? ?春风十里,名师引路。为全面推进“本真课堂”理念实施,深化“本真课堂”的教学范式与变式的理解与实践,本周,我校各学科采取骨干先行、以点带面的策略,开展了“名师眼中的本真课堂”精品课例展示活动。
语文:聚焦“类”模式 迁移觅“真”
? ?语文活动中,韦云成校长和张黎主任分别执教了五年级的《青山处处埋忠骨》和《人物描写一组》。这两篇都是写人类文章,他们着力实践,立足真实起点的确立方法、真实学习的学科变式、真实成长的评价标准来呈现他们眼中的本真课堂。
? ?韦校长在教学《青山处处埋忠骨》在教学中,注意勾连以往写人文章的特性,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深挖文本内涵,促进小组内合作交流学习。课堂注重紧扣人物的语言、动作、表情等来以读促悟,在多次丰富的读中,学生们接受了家国情怀的洗礼。读中悟、悟中读,情在一遍遍的朗读中自然流淌,让学习在课堂中真实发生。然后顺势将学到的法、悟到的情,迁移运用到现场写作中,生成学习力。
? ?在《人物描写一组》教学中,张主任着力引导学生在品读文本中探究摔跤的具体动作,探究与以往写人类文章相比,该篇的独特点、提升点在哪里。课堂上,张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,抓住重点词句,品读感悟,以感受人物鲜明的形象,感悟作者动作描写的精妙之处。并适时地进行读写迁移,达到读、说、写的有效融合,进而发展学生的读写力,形成扎实的语文素养。这两节课都在阅读与表达中走了一个来回,让学生明确了阅读与表达的不同逻辑进路,在迁移实践中寻觅真章。
数学:转换视角 向真求“真”
? ?数学课例由高文娟和陈志凤两位老师倾情演绎。高文娟老师执教了《认识角》一课,她抓住了学生学习的起点,通过逐步抽象,引导学生经历多样的操作体验活动,最后突破难点,巧妙渗透了比较的思维方法。整节课的教学抓住了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,层层递进,在丰富的操作中指向学生思维的发展,实现思维的深度发展。
? ?陈志凤老师执教的《平面图形的面积(复习)》,是一节总复习课。课堂中,陈老师准确把握学生的真实起点,设计前置性学习单,通过前期知识梳理、小组交流汇报等,多样化地展示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复习成果。设计练习、激列辩论、深入探索……拓展了学生思维宽度。通过整节课的学习,学生形成复习课的学习体系,陈老师也以全新的视角诠释复习课也可以深度融合、演绎精彩。两节课都以点带面,转换视角,发展每个生命个体,促进课堂教学向真求真。
英语:深度学习 进阶探“真”
? ?英语的两节课中,胡翔主任融合教材和课外阅读素材,注重帮助学生建构富有生长性的结构,引导学生基于生日主题,开展多维度的探究活动。课堂上,胡主任将课文中的大情境分解成相互关联的两个情境,通过开展Group work小组活动,操练、运用语言的同时,实现对生日主题的进阶式探究。
? ?桑伟清老师也结合近年来小学英语教材的修改,探索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对中华文化渗透到英语课堂的实践需求。依托中国节日的介绍,进行文化主题的写作教学。整节课由招募文化大使的小任务进行整体构建,由教材语言知识点延伸到写作教学,从而深化学生对文化的理解,进一步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。
? ?这两节课都力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素养发展为目标的,让学生主动参与融语言、汇文化、辨思维等一体的活动中,进阶探“真”,实现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。
术科:个性表达 互动推“真”
? ?术科组老师则在名师课堂里探索“本真课堂”的学科个性表达。朱慧主任和六年级的学生,为我们打开了尘封近千年的《千里江山图》,开启了至亲至切的《运河画卷》。课堂中,朱主任以传统不失创新的欣赏绘作手段推进教学环节,合理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。其中“为名画配乐”、“思维导图引长卷”环节,欣赏了摇滚乐版的《千里江山图》,了解了创作《运河画卷》的方法。这些不仅体现了学科融合,而且打破以往的教学固式,别出心裁,让人观后惊叹,美术课也可以这样上。
? ?五年级的学生在体育老师乔仲宇的带领下,呈现了一堂张扬生命活力的体育课《各种姿势的起跑》。整节课,乔老师以小球为教学工具的抓手,以各种姿势起跑后捡球、接球、运球等相关训练,让学生在跑动的过程中体会不同姿势、不同方法的助跑直接影响捡球或接球的速度及准度。课堂中重心下移,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感受,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。在师生、生生的互动中,体现了相互促进相互成长的良性态势。
? ?从名师课堂里寻得教育良方,从名师课堂中唤起教育初衷。叶澜老师说,教育就是“教天地人事,育生命自觉”。本次活动不仅充分展示一附小名师们的风采,更是以名师课堂为平台,推动全体教师对于“本真课堂”内涵和本真课堂范式的深度理解。在后续的评课稿撰写活动中,各年级教研组将针对骨干教师的本真课堂进行深入的研讨,也将继续循着本真课堂研究,实现常态教学中真实的师生成长!